⒈ 观察心性。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,无一事在心外,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(现象)理(本体)。
⒈ 观察心性。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,无一事在心外,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(现象)理(本体)。
引《十不二门指要钞》上:“盖一切教行,皆以观心为要。”
唐 施肩吾 《题景上人山门》诗:“水有青莲沙有金,老僧於此独观心。”
宋 苏辙 《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》诗之三:“久尔观心终未悟,偶然见道了无疑。”
清 龚自珍 《重辑六妙门序》:“五曰还,此门还是裂小网,开佛知见曰裂大网,还者非他,《觉意三昧》之观,观心是也。”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