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寸草不留 [ cùn cǎo bù liú ] ⒈ 指天灾人祸后破坏殆尽,什么也没留下。 英 not leave anything; 引证解释 ⒈ 连一点儿草都没留下。 引 《醒世恒言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谁想这年一秋无雨,作了个旱荒,寸草不留。” ⒉ 形容消除净尽,什么东西都没有留存。 引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六:“若不随顺,将他家寸草不留!” 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七回:“杀上 长安,管教 武氏 寸草不留。” 国语辞典 寸草不留 [ cùn cǎo bù liú ] ⒈ 连一点小草都不存留。 引 《醒世恒言·卷二〇·张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谁想这年一秋无雨,作了个旱荒,寸草不留。」 ⒉ 斩除得干干净净。比喻消灭殆尽。 引 《二刻拍案惊奇·卷六》:「随顺了,不去难为你合家老小;若不随顺,将他家寸草不留。」 近 鸡犬不留 消灭净尽 斩草除根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疮痍满目 [ chuāng yí mǎn mù ] ⒈ 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,穷困流离,民不聊生的景象。 例 一个疮痍满目的烂摊子。 英 everywhere a scene of devastation meets the eye; 引证解释 ⒈ 形容遭到严重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。 引 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和鹞》:“征鼙聒耳乡音杳,疮痍满目亲人少。” 曹靖华 《飞花集·风雨六十年》:“刚诞生的苏维埃国家啊,内忧外患,疮痍满目。” 杨沫 《我爱北京》:“旧时代的 北京 是疮痍满目,多灾多难。” 亦作“疮痍弥目”。 李大钊 《大哀篇》:“復丁干戈大乱之后,满地兵燹,疮痍弥目,民生凋敝,亦云极矣。” 国语辞典 疮痍满目 [ chuāng yí mǎn mù ] ⒈ 比喻所见都是残破不堪的悲凉景象。也作「满目疮痍」。 引 《清史稿·卷四一八·毛昶熙传》:「今日巨寇甫平,兵戈未息,滇、黔、秦、陇,烽火惊心;皖、豫
意思解释: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注音 ㄞ ㄏㄨㄥˊ ㄅ一ㄢˋ 一ㄝˇ 解释 哀鸿: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;没有目的地飞着;悲哀地叫着。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、流离失所的灾民。 出处 《诗经 小雅 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 例子 旧社会,每逢水灾战乱,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,哀鸿遍野,一片凄凉。 正音 “遍”,不能读作“piàn”。 辨形 “哀”,不能写作“衷”、“衰”;“鸿”,不能写作“洪”。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贬义,形容无家可归景象。 谜语 满地燕悲鸣 感情 哀鸿遍野是贬义词。 繁体 哀鴻遍野 近义 民不聊生、啼饥号寒、饿蜉载道 反义 安居乐业、丰衣足食、国泰民安 英语 Starving people fill the land. 俄语 отовсюду слышалисъ стенáния стрáждущих и голодáющинх
意思解释:拼音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注音 ㄅㄞˇ ㄎㄨㄥˇ ㄑ一ㄢ ㄔㄨㄤ 解释 百;千:形容数量多;孔:小洞;窟窿。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;或形容毛病、弊病很多;也作“千疮百孔”。 出处 唐 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汉氏以来,群儒区区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,绵绵延延,浸以微灭。” 例子 他身上的缺点虽然不少,但却不是百孔千疮,不可救药。 正音 “疮”,不能读作“cuāng”。 辨形 “疮”,不能写作“创”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社会受到严重破坏,不容弥补。 歇后语 打鱼的网 谜语 麦筛 感情 百孔千疮是中性词。 繁体 百孔千瘡 近义 遍体鳞伤、残缺不全、满目疮痍 反义 十全十美、无懈可击、完美无缺 英语 full of ills and troubles 俄语 трещáть по всем швам
意思解释: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注音 ㄅㄨˋ ㄇㄠˊ ㄓ ㄉ一ˋ 解释 毛:地面上生长的谷物、草木。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。后指最荒凉、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。也作“不发之地”。 出处 《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君如矜此丧人,锡(赐)之不毛之地。” 例子 南方不毛之地,瘴疫之乡;丞相秉钧衡之重任,而自远征,非所宜也。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七回) 正音 “地”,不能读作“de”。 辨形 “地”,不能写作“的”。 用法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。 歇后语 秃子的头发;兔子不拉屎 谜语 芜;荒山;光山;天涯何处无芳草 感情 不毛之地是贬义词。 近义 穷乡僻壤、穷山恶水 反义 鱼米之乡、天府之国 英语 waste land 俄语 гóлая земля 日语 不毛(ふもう)の地(ち),なにも生(は)えないところ 法语 terrain stérile,improductif(
意思解释:拼音 cùn cǎo bù liú 注音 ㄘㄨㄣˋ ㄘㄠˇ ㄅㄨˋ ㄌ一ㄡˊ 解释 寸草:小草。①一根小草也不给留下。②亦比喻把人斩尽杀绝或把各种东西破坏殆尽;什么也不留下。③比喻把头发剃得精光。④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十分严重的景象。 出处 宋 楼钥《攻媿集 英老真赞》:“大地一变,直教寸草不留。” 例子 若是恼了我,连你西歧寸草不留。(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九回) 正音 “不”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 辨形 “留”,不能写作“流”。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;形容斩尽杀绝。 谜语 夏季火烧山 感情 寸草不留是中性词。 繁体 寸艸不畱 近义 鸡犬不留、斩尽杀绝、片甲不留 反义 纵虎归山、完好无缺 英语 complete devastation of land 俄语 кáмня на кáмне не остáвить 日语 草 (くさ)一本 (いっぽん)も残 (のこ)さない 法语 dév
意思解释:拼音 chuāng yí mǎn mù 注音 ㄔㄨㄤ 一ˊ ㄇㄢˇ ㄇㄨˋ 解释 疮痍:创伤;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。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。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。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。也作“满目疮痍”。 出处 清 李渔《风筝误 和鹞》:“征鼙聒耳乡音杳,疮痍满目亲人少。” 例子 征鼙聒耳乡音杳,疮痍满目亲人少。(清 李渔《风筝误 和鹤》) 正音 “疮”,不能读作“cāng”。 辨形 “痍”,不能写作“姨”。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战后或灾后严重破坏的景象。 感情 疮痍满目是贬义词。 繁体 瘡痍滿目 近义 千疮百孔、断垣残壁 反义 琳琅满目、锦绣河山 英语 a scene of devastation everywhere 德语 vǒllig verwüstet(ein verheerendes Bild)
意思解释:拼音 mín shēng diāo bì 注音 ㄇ一ㄣˊ ㄕㄥ ㄉ一ㄠ ㄅ一ˋ 解释 民生:人民的生计;凋敝:破落;衰败。形容社会经济衰败;人民生活困苦。 出处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循吏传序》:“民用凋敝,奸宄不禁。” 例子 那时民生凋敝,一心寻面包吃尚且来不及,那里有心思谈文学呢?(鲁迅《而已集 革命时代的文学》) 正音 “凋”,不能读作“zhōu”。 辨形 “敝”,不能写作“敞”。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贬义。 感情 民生凋敝是贬义词。 近义 民不聊生 反义 国富民强 英语 The people live in destitution. 德语 Das Volk lebt in Not und Elend.
意思解释:民 字组词 生 字组词 凋 字组词 敝 字组词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哀鸿遍野 [ āi hóng biàn yě ] ⒈ 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后用哀鸿遍野比喻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灾民到处都是。 英 starving people fill the land; disaster victim everywhere;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。参见“哀鸿”。 引 苏曼殊 《天涯红泪记》第二章:“然而哀鸿遍野,吾又何能一一拯之?” 梁启超 《新罗马·吊古》:“我记得歷史上的 罗马 何等殷闐繁盛,怎么今日却是哀鸿遍野,春燕无归?” 峻青 《壮志录》:“他们就曾亲眼目睹过那哀鸿遍野、赤地千里的惨象。” 国语辞典 哀鸿遍野 [ āi hóng biàn yě ] ⒈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。也作「哀鸿遍地」。 例 如:「非洲连年干旱,致使哀鸿遍野,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切。」 反 民康物阜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不毛之地 [ bù máo zhī dì ] ⒈ 贫脊荒凉不长庄稼的地方,废弃的土地。 例 南方不毛之地,瘴疫之乡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英 poor soil; sterile land; 国语辞典 不毛之地 [ bù máo zhī dì ] ⒈ 荒凉贫瘠、不生草木的土地。 引 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「君如矜此丧人,锡之不毛之地。」 《三国演义·第八七回》:「南方不毛之地,瘴疫之乡。」 反 通都大邑 沃野千里 ⒉ 谑称秃头。 英语 barren land, desert 法语 terrain stérile, infertile, improductif, désert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