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道貌岸然 [ dào mào àn rán ] ⒈ 庄重、威严的样子。现多讽刺假装正经、表里不一。 例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,不敢造次。——清·吴沃尧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 英 artificial outward saintliness; appearance of man of integrity; hypocratical devoteness pose as one of high morals; 引证解释 ⒈ 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。 引 清 龚炜 《巢林笔谈·谒敬亭先生》:“先生道貌岸然,接对谦和。” 今多讽刺故作正经,表里不一之状。 鲁迅 《准风月谈·吃教》:“宋 儒道貌岸然,而窃取禅师的语录。” 亦作“道貌儼然”。 巴金 《家》九:“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,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。” ⒉ 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。 引 清 龚炜 《巢林笔谈·谒敬亭先生》:“先生道貌岸然,接对谦和。” 今多讽刺故作正经,表里不一之状。 鲁迅 《准风月谈·吃教》:“宋 儒道貌岸然,
意思解释:拼音 dào mào àn rán 注音 ㄉㄠˋ ㄇㄠˋ ㄢˋ ㄖㄢˊ 解释 道貌:正经;严肃的外貌;岸然:高傲;严肃的样子。形容神态庄重;外貌严肃正经。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。也作“岸然道貌”。 出处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成仙》:“道貌岸然。” 例子 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,不敢造次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四回) 辨形 “岸”,不能写作“安”。 辨析 道貌岸然和“一本正经”;都形容外表正经庄重的样子。不同在于:①道貌岸然偏重在“庄重”;多指神态;“一本正经”;多指表情、脸色;也指神态。②道貌岸然含有“表面上高尚、尊贵、高洁”的意思;实际上都往往道德败坏;灵魂丑恶;“一本正经”一般不能表示这种装模作样;表里截然相反的意思。③“一本正经”含有“很认真”的意思;道貌岸然没有。 用
意思解释:拼音 jiān kǒu jié shé 注音 ㄐ一ㄢ ㄎㄡˇ ㄐ一ㄝˊ ㄕㄜˊ 解释 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 出处 明 张煌言《上延平王书》:“而所为若是,则其将何所依倚,故不敢缄口结舌,坐观胜败。” 例子 思想之自由几绝,聪明英特之士,虽摘发新理,怀抱所见,而束于教令,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。(鲁迅《坟 文化偏至论》)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;形容沉默不语。 感情 缄口结舌是中性词。 繁体 缄口結舌 近义 缄口不言 反义 口若悬河 英语 keep one's mouth shut
意思解释:拼音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注音 ㄌㄠˇ ㄔㄥˊ ㄔˊ ㄓㄨㄥˋ 解释 老成:老练成熟;持重:稳重;不轻浮。原指年老有德;后形容人阅历多;稳重有经验;态度沉稳;不轻举妄动。 出处 《宋史 种师中传》:“师中老成持重,为时名将,诸军自是气夺。” 例子 我们只要看举了老成持重的汤蛰山先生做都督,就可以知道是不会流血的了。(鲁迅《南腔北调集 谣言世家》) 正音 “重”,不能读作“chóng”。 辨形 “持”,不能写作“待”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 感情 老成持重是褒义词。 近义 少年老成、深思远虑 反义 初出茅庐、轻举妄动、操之过急 英语 mature wisdom 俄语 солидный(зрелый) 日语 穏蕅で自重(じちょう)する
意思解释:拼音 yī běn zhèng jīng 注音 一 ㄅㄣˇ ㄓㄥˋ ㄐ一ㄥ 解释 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 出处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 例子 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,不苟言笑。 正音 “正”,不能读作“zèng”。 辨形 “经”,不能写作“径”。 辨析 见“道貌岸然”、“不苟言笑”。 用法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对事的态度。 歇后语 三本丢了两本 谜语 风,雅,颂;三藏西行图个啥 感情 一本正经是中性词。 繁体 一本正經 近义 不苟言笑、道貌岸然 反义 嬉皮笑脸、油嘴滑舌、油头滑脑 英语 look prin and proper 俄语 священно действовать(с серьёзным видом) 日语 まじめくさって 德语 todernst(allen Erns
意思解释:拼音 zhèng yán lì sè 注音 ㄓㄥˋ 一ㄢˊ ㄌ一ˋ ㄙㄜˋ 解释 正:严正;厉:严厉;色:脸色。话语严正;态度严厉。 出处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黛玉见他说的郑重,又且正言厉色,只当是真事。” 例子 黛玉见他说的郑重,又且正言厉色,只当是真事。(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) 正音 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 辨形 “厉”,不能写作“历”。 辨析 正言厉色和“正颜厉色”;都有“神态严肃”的意思。但正言厉色含有的“话语严正”的意思;是“正颜厉色”所没有的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 感情 正言厉色是褒义词。 繁体 正言厲色 近义 不苟言笑、冷若冰霜 反义 和蔼可亲、和颜悦色 英语 serious face and words
意思解释:拼音 zhèng jīn wēi zuò 注音 ㄓㄥˋ ㄐ一ㄣ ㄨㄟ ㄗㄨㄛˋ 解释 正襟:正一正衣襟;危坐:端正地坐着。理好衣襟;端端正正地坐着。 出处 《史记 日者列传》:“宋忠、贾谊瞿然而悟,猎缨正襟危坐。” 例子 R先生把我请在一把上位的太师椅上坐下,正襟危坐和我对话起来。郭沫若《学生时代 到宜兴去》 正音 “正”,不能读作“zhēng”。 辨形 “坐”,不能写作“座”。 辨析 正襟危坐与“一本正经”有别:正襟危坐侧重于形容仪表;“一本正经”侧重于形容神态。 用法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恭敬严肃地坐着。 谜语 端正坐姿 感情 正襟危坐是中性词。 近义 整衣危坐、肃然危坐 反义 威义不肃 英语 straighten one's clothes and sit properly 俄语 приять чинный вид
意思解释:拼音 yán xiào bù gǒu 注音 一ㄢˊ ㄒ一ㄠˋ ㄅㄨˋ ㄍㄡˇ 解释 不随便谈笑。形容态度严肃庄重。 出处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妙观变以师道自尊,妆模做样,尽自矜持,言笑不苟。” 例子 又闻美国学童,跬步必肃,言笑不苟。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论幼学》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 感情 言笑不苟是中性词。 近义 不苟言笑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缄口结舌 [ jiān kǒu jié shé ] ⒈ 闭口不言。 引证解释 ⒈ 闭口不言。 引 明 张煌言 《上延平王书》:“乃殿下挟有为之资,值可为之势,而所为若是,则其将何所依倚,故不敢缄口结舌,坐观胜败。” 清 刘鹗 《<老残游记续集遗稿>自序》:“子何为者,缄口结舌无以应也。” 鲁迅 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聪明英特之士,虽摘发新理,怀抱亲见,而束于教令,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。” 吴晗 《论“五四”》:“时至今日--五四运动以后的二十六年,仍然有学生运动,学生仍然不能缄口结舌,要过问国家民族的存亡安危。” 国语辞典 缄口结舌 [ jiān kǒu jié shé ] ⒈ 紧闭嘴巴,舌头像打结一般,不敢发言。也作「钳口结舌@@@箝口结舌」。 例 如:「当时大家都吓得缄口结舌,还有谁敢挺身而出?」 反 高谈阔论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老成持重 [ lǎo chéng chí zhòng ] ⒈ 阅历多,经验丰富,遇事沉着稳重。 例 而老成持重,坐靡岁月,终于无成者,不可胜数。——清·魏善伯《留侯论》 英 be experienced and prudent; be rich in years and sound of judgment; 引证解释 ⒈ 经验丰富,老练稳重。 引 《宋史·种师中传》:“师中 老成持重,为时名将,诸军自是气夺。” 明 唐顺之 《答曾石塘总制书》之三:“然以吾丈老成持重,深谋石画,则於建议之初,凡今日之所以攻与后日之所以守,固已得万全之算久矣。” 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幸而尚有几个老成持重的人,不然,这船覆的更快了。” 邹韬奋 《患难馀生记》第二章:“有一家报请老成持重的 黄任之 先生写一篇, 黄先生 很费苦心写了一篇顾全大局而又给国民党十足面子的大著,可是他文章里说的几句公道话却被检查员删得一干二净。
意思解释:形容词
意思解释:言 字组词 笑 字组词 不 字组词 苟 字组词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