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大纲 [ dà gāng ] ⒈ 网的总绳。 ⒉ 总纲;要点。 ⒊ 特指著作、讲稿、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。 ⒋ 主要的法纪。 ⒌ 犹大概。 ⒍ 亦作“大刚”。犹言总之。 ⒎ 犹言特意,硬要。 引证解释 ⒈ 网的总绳。 引 三国 魏 曹植 《白鹤赋》:“冀大纲之解结,得奋翅而远游。” ⒉ 总纲;要点。 引 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略存大纲,以统旧文。” 宋 苏洵 《上韩枢密书》:“太尉取其大纲而无责其纤悉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词采》:“文章头绪之最繁者,莫填词若矣。予请总其大纲,则不出情景二字。” ⒊ 特指著作、讲稿、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。 引 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七章一:“决定工作方针,颁发每周宣传大纲,而一切工作大抵是由三厅总其成。” ⒋ 主要的法纪。 引 三国 魏 曹植 《节游赋》:“愈志荡以淫游,非经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法例 [ fǎ lì ] ⒈ 指法律条例。 引证解释 ⒈ 指法律条例。 引 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改旧律为《刑名》、《法例》。” 《元典章新集·刑部·取受》:“依不枉法例合决五十七下,殿三年注边远一任。” 康有为 《大同书》乙部第二章:“及议员既定,而法例所草尚非一二议员允许所能行,又还听其各国立法院所公议。” 国语辞典 法例 [ fǎ lì ] ⒈ 法律全部适用的通则。民法第一条至第五条之规定,即属法例。 近 法规 法则 律例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法则 [ fǎ zé ] ⒈ 规律。 例 自然的法则。 英 rule; ⒉ 法度;规范。 英 laws and regulations; ⒊ 方法,办法。 例 我教你一个法则,唤做负荆请罪。——《水浒传》 英 method; 引证解释 ⒈ 亦作“灋则”。 ⒉ 制度;法度。 引 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二曰灋则,以驭其官。” 郑玄 注:“法则,其官之制度。” 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本政教,正法则,兼听而时稽之。” 唐 杜甫 《咏怀》之二:“邦危坏法则,圣远益愁慕。” ⒊ 准则;规则。 引 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君子之学也,入乎耳,箸乎心,布乎四体,形乎动静;端而言,蝡而动,一可以为法则。” 宋 苏舜钦 《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》:“乃父方正有法则,为世所知。” 清 王夫之 《张子正蒙法·有德》:“言皆心得而可为法则。” 巴金 《梦与醉·生》:“这个法则是‘互助’,是‘团结’。人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法规 [ fǎ guī ] ⒈ 泛称法律、条例规章等。 英 law and regulations; ordinance; 引证解释 ⒈ 法律、法令、条例、规则、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。 引 《人民日报》1982.3.15:“近几年来,我国除了刑法、刑事诉讼法等基本法以外,又有不少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法规陆续公布。” 柯岩 《奇异的书简·船长》:“他重新挺起了胸,点燃了深夜的灯,通宵达旦地啃起了《海上保险》、《国际海商法》、《海上救助》和各种国际航运法规,各国港口资料来了。” 国语辞典 法规 [ fǎ guī ] ⒈ 凡法律与规则,统称为「法规」。 近 法例 法则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纲目 [ gāng mù ] ⒈ 概要或细则。如《本草纲目》 例 必须给予时间,必须有调查纲目,还必须口问手写,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。——《 〈农村调查〉序言》 英 detailed outline(of a subject); 引证解释 ⒈ 大纲和细目。 引 汉 徐干 《中论·民数》:“是以先王制六乡六遂之法,所以维持其民而为之纲目也。” 《南史·文学传·锺嵘》:“时 齐明帝 躬亲细务,纲目亦密。” 宋 司马光 《乞令校定<资治通鉴>所写稽古录札子》:“顾以年祀悠远,载籍浩博,非一日二日所能徧閲而周知:所宜提其纲目,撮其精英,然后可以见治乱存亡之大略也。” 明 汪道昆 《洛水悲》:“部中更有一段新词,名《洛神记》,小子略陈纲目,大家齐按宫商。” ⒉ 用作著作的名称。 例 如:宋 朱熹 《资治通鉴纲目》;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》。 ⒊ 犹法网;法度。 引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纲领 [ gāng lǐng ] ⒈ 正式表述出来、严格信奉和坚持的原则、条例、意见和教训的条文或概要。 例 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,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。——毛泽东《论联合政府》 英 key link; guiding principle; 引证解释 ⒈ 网纲裘领。 引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君道》:“操纲领以整毛目,握道数以御众才。” 《南齐书·高逸传·顾欢》:“臣闻举网提纲,振裘持领,纲领既理,毛目自张。” ⒉ 总纲要领。 引 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矫传》:“子 本 嗣,歷位郡守、九卿。所在操纲领,举大体,能使羣下自尽。”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撮举同异,而纲领之要可明矣。” 《晋书·应詹传》:“顷大事之后,遐邇皆想宏略,而寂然未副,宜早振纲领,肃起羣望。” 清 钱谦益 《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卢维屏授通议大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纲要 [ gāng yào ] ⒈ 主题的概要。 例 一八四四年又把这些扎记加以充实,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率的纲要。——《〈物种起源〉导言》 英 sketch; outline; ⒉ 将一本篇幅较大的书的内容压缩而成的概要。 例 《中国历史纲要》 《全国农业发要纲要》 英 essential; compendium; 引证解释 ⒈ 大纲要领。 引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:“洽闻之士,宜撮纲要,览华而食实,弃邪而採正。” 《隋书·律历志下》:“疎而不漏,纲要克举。” 唐 孙过庭 《书谱》:“尝有好事,就吾求习,吾乃粗举纲要,随而受之,无不心悟手从,言忘意得。” 清 侯方域 《太平仁义之效论》:“惟 光武 有人君之度,而躬亲吏事,失其纲要。” 国语辞典 纲要 [ gāng yào ] ⒈ 纲领及要旨。 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诸子》:「然洽闻之士,宜撮纲要。」 《隋书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规矩 [ guī ju ] ⒈ 规则与礼法。 例 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,每天至多撒四次网。——《渔夫的故事》 英 rule; established practice; 规矩 [ guī ju ] ⒈ 引申为称人的品行方正,谨守礼法。 例 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,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。——《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》 英 well-behaved; well-disciplined; remain orderly; have proper behaviour; ⒉ 又如:没规矩;守规矩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“规榘”。 ⒉ 规和矩。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。 引 《礼记·经解》:“规矩诚设,不可欺以方圜。” 孔颖达 疏:“规所以正圆,矩所以正方。” 《楚辞·九辩》:“何时俗之工巧兮?灭规榘而改凿!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辞义》:“乾坤方圆,非规矩之功。” 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人部一》:“梓匠轮舆,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。” ⒊ 礼法;法度。 引 《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规则 [ guī zé ] ⒈ 典式,法则,规律。 例 自然的规则,一定要使我老下去,丝毫也不足为奇的。——鲁迅《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》 英 rule; regulation; ⒉ 指在形状、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;整齐。 例 规则四边行。 引证解释 ⒈ 仪范;规范。 引 唐 李群玉 《湘中别成威闍黎》诗:“至哉彼上人,冰霜凛规则。” 田北湖 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儒家从事於文字……自立经学,举史氏之遗轨,依《尔雅》之末流,兼循途径,不失规则。” ⒉ 规章;法则。 引 明 徐光启 《农政全书》卷九:“在京各衙门,仍照军民粮运见行规则,刊刷易知单册,给与纳户,以便交纳扣除。”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回:“不讲别的,偌大的一个局,定那章程规则,就很不容易。” 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》:“我没有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规定 [ guī dìng ] ⒈ 法律用词。预先制定规则,以作为行为的标准(如在合同、条约、契约、遗嘱、法律中) 例 他在遗嘱里规定,他的儿子们都得学手艺。 英 stipulate; ⒉ 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、指示或行动规则。 例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,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,他才觉得一清二楚。——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 英 prescribe; stipulate; institute; 规定 [ guī dìng ] ⒈ 预先制定的规则。 例 关于奖金如何发放,上级最近有新的规定。 英 stipulation; prescription; formulation; 引证解释 ⒈ 决定。谓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构成先决条件,起主导作用。 引 毛泽东 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第二章第四节:“社会经济的性质,不仅规定了革命的对象和任务,又规定了革命的动力。” ⒉ 泛指定出具体要求。 引 郭沫若 《洪波曲》第十章二:“我们对于这项工作是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准则 [ zhǔn zé ] ⒈ 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。 例 行为准则。 英 norm; standard; criterion; 引证解释 ⒈ 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。 引 唐 梁宝 《与赵神德互嘲》句:“赵神德,天上既无云,闪电何以无準则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,下及《文选》、 汉 魏 古诗,以尽乎 郭景纯、陶渊明 之所作,自为一编,而附千三百篇《楚辞》之后,以为诗之根本準则。” 陈毅 《六国之行》诗:“準则昭天下,精神重 万隆。” ⒉ 以为标准或原则。 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明帝 问 谢鯤 :‘君自谓何如 庾亮 ?’答曰:‘端委庙堂,使百僚準则,臣不如 亮。’” 明 方孝孺 《郊祀颂》:“準则 尧 禹,绍述 商 周。” ⒊ 犹标志。 引 清 俞正燮 《癸巳类稿·台湾府属渡口考》:“自 鸡笼山,
意思解释:规定 (汉语词汇)规定是强调预先(即在行为发生之前)和法律效力,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。规定作动词指对事物的数量,质量或方式,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,比如说:~产品的质量标准 | 不得超过~的日期等。 基本解释 规定 guīdng (1)[stipulate]∶法律用词。预先制定规则,以作为行为的标准(如在合同、条约、契约、遗嘱、法律中) 他在遗嘱里规定,他的儿子们都得学手艺 (2)[prescribe;stipulate;institute]∶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、指示或行动规则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,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,他才觉得一清二楚。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 规定 guīdng [stipulation;prescription;formulation]∶预先制定的规则 关于奖金如何发放,上级最近有新的规定 辞典解释 规定guīdìngㄍㄨㄟㄉㄧㄥˋ 制定规则,作为行为的规范。 如:「老师规定上课不可吵闹。」 近义词 划
意思解释:基本解释 网络解释
意思解释:规则 (汉语词语)规则,是运行、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。 规则,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、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,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。它存在三种形式:明规则、潜规则、元规则,无论何种规则只要违背善恶的道德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世间和谐;明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规则,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局限性;潜规则是无明文规定的规则,约定俗成无局限性,可弥补明规则不足之处;元规则是一种以暴力竞争解决问题的规则,善恶参半,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。 基本解释 规则 guīz (1)[rule;regulation] (2)典式,法则,规律 自然的规则,一定要使我老下去,丝毫也不足为奇的。鲁迅《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》 (3)指在形状、结构或分布上合乎一定的方式;整齐 规则四边行 辞典解释 规则guīzéㄍㄨㄟㄗㄜˊ 典式、法则,共同遵
意思解释:纲要 (《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》简称)“纲要”是一个简称或简写,全称为:《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》,或《1956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》。即为: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提纲挈领的要点。 《纲要》是一九五六年及之后十二年内指导全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方针,亦即纲领性文件。 纲要 (汉语词语)《纲要》,“纲”,原指网上的大绳。汉代郑玄《诗谱序》中说:“举一纲而万目张。”又引伸为事物的关键部主持,如大纲。“要”是重要的意思,与“纲”有异曲同工之意,又有“要点”之别。“纲”“要”并用,即为:提纲挈领的要点,亦即一本书、一个规划、一个宣言、一个文本的等结构性的、主要的、核心的和实质性内容的总结、概述和介绍。 基本解释 纲要 gāngyo (1)[sketch;outline]∶主题的概要 一八四四年又把这些扎记加以充实,写成当时我认
意思解释:基本解释 网络解释
意思解释:规矩 规矩是一个汉语词汇,读音是guī ju,意思是指校正圆形﹑方形的两种工具,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,规:画圆的工具,今指圆规。矩: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。出自《荀子·礼论》和《红楼梦》。 基本解释 规矩 guīju [rule;establishedpractice]规则与礼法 他自己立下一条规矩,每天至多撒四次网。《渔夫的故事》 规矩 guīju (1)[well-behaved;well-disciplined;remainorderly;haveproperbehaviour]引申为称人的品行方正,谨守礼法 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,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。《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》 (2)又如:没规矩;守规矩 辞典解释 规矩guījǔㄍㄨㄟㄐㄩˇ 画圆画方的工具。 唐.柳宗元〈梓人传〉:「所职寻引规矩绳墨,家不居砻断之器。」 法度、礼法。 《红楼梦.第七回》:「倘或亲友知道了,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,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。」 近义词 法
意思解释:准则 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,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,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,道德本身并无矛盾,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,详见准则矛盾。 基本解释 准则 zhǔnz [norm;standard;criterion]行为或道德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行为准则 辞典解释 准则zhǔnzéㄓㄨㄣˇㄗㄜˊ 法式、标准。《晋书.卷四九.谢鲲传》:「端委庙堂,使百僚准则,鲲不如亮。」也作「准式」、「准式」。 近义词 法则 网络解释 准则 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,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,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,道德本身并无矛盾,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,详见准则矛盾。
意思解释:法则 (汉语词语)法则,指法度;规范;方法,办法。见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本正教,正法则。” 基本解释 法则 fǎz (1)[rule]∶规律 自然的法则 (2)[lawsandregulations]∶法度;规范 (3)[method]∶方法,办法 我教你一个法则,唤做负荆请罪。《水浒传》 辞典解释 法则fǎzéㄈㄚˇㄗㄜˊ 可做标准的法制、规则。 《儒林外史.第十八回》:「所以说没有文章者,是没有文章的法则。」 近义词 法例,法规,规矩,规则,轨则,准则,原则 效法、奉以为法。 《左传.定公四年》:「以法则周公,用即命于周。」 凡可以适用之公法、私法及与法律有同等效力之条约,均为法则,较法律范围广。 表示欲得其结果所必要的运算方法;一说通常语言述说的公式。 网络解释 法则(汉语词语) 法则,指法度;规范;方法,办法。见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本正教,正法则。”
意思解释:大纲 大纲: 网的总绳,称之为“大纲”。 总纲,要点,特指总领全篇的重点所在。 特指著作﹑讲稿﹑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,并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、逻辑性。 根本性的法纪,为不可更改的。 犹大概。 又有作大刚,即:犹言总之。 犹言特意﹐硬要。 基本解释 1.网的总绳。2.总纲;要点。3.特指著作﹑讲稿﹑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。4.主要的法纪。5.犹大概。6.亦作"大刚"。犹言总之。7.犹言特意﹐硬要。 辞典解释 大纲dàgāngㄉㄚˋㄍㄤ 重要纲领。 《汉书.卷七二.王吉传》:「夫妇,人伦大纲,夭寿之萌也。」 近义词 提纲,提要,纲目,纲领,纲要 反义词 细目,细则 大概的内容或情形。 《文选.陈琳.为曹洪与魏文帝书》:「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,以当谈笑。」 《文选.曹植.洛神赋》:「动朱唇以徐言,陈交接之大纲。」 近义词 提
意思解释:准绳 基本为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,后引申为标准、准则。 基本解释 准绳 zhǔnshng (1)[yardstick]∶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 (2)[criterion]∶引申为标准、准则 以法律为准绳 先王陈迹,后王准绳。《旧唐书经籍志序》 辞典解释 准绳zhǔnshéngㄓㄨㄣˇㄕㄥˊ 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。 《淮南子.说林》:「非规矩不能定方圆。非准绳不能正曲直。」 近义词 标准 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。 《旧唐书.卷四六.经籍志上》:「坟、典起之于前,诗、书继之于后,先王陈迹,后王准绳。」 网络解释 准绳 基本为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,后引申为标准、准则。
意思解释:纲目 纲目,指概要或细则,用作著作的名称。 基本解释 纲目 gāngm [detailedoutline(ofasubject)]概要或细则。如《本草纲目》 必须给予时间,必须有调查纲目,还必须口问手写,并同到会人展开讨论。《农村调查序言》 辞典解释 纲目gāngmùㄍㄤㄇㄨˋ 事物的大纲与细目。 《南史.卷七二.文学传.钟嵘传》:「时齐明帝躬亲细务,纲目亦密。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,莫不争自启闻,取决诏敕。」 近义词 大纲,纲领,纲要 泛指书的大纲与细目,常条列于编首,以备查索。 近义词 大纲,纲领,纲要 网络解释 纲目 纲目,指概要或细则,用作著作的名称。
意思解释:法例 法例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fǎ lì,指法律条例。 基本解释 指法律条例。 辞典解释 法例fǎlìㄈㄚˇㄌㄧˋ 法律全部适用的通则。民法第一条至第五条之规定,即属法例。 近义词 法规﹑法则﹑律例 网络解释 法例 法例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fǎlì,指法律条例。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