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道理 [ dào li ] ⒈ 事物的规律。 例 跟他讲解物理学的道理。 英 principle; truth; ⒉ 事情或论点的根据;理由。 例 摆事实,讲道理。 英 reason; argument; ⒊ 办法。 例 我们可以商量个道理救得此人么?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英 method; way; ⒋ 打算。 例 候朝廷诸事安顿后,再做道理。——《三侠五义》 英 intend; plan; ⒌ 处置;处理。 例 咱们可先将他带回去,再作道理。——《施公案》 英 handle; 引证解释 ⒈ 事理;事物的规律。 引 《文子·自然》:“用众人之力者, 乌获 不足恃也;乘众人之势者,天下不足用也。无权不可为之势,而不循道理之数,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功。” 唐 韩愈 《京尹不台参答友人书》:“人见近事,习耳目所熟,稍殊异,即怪之,其於道理有何所伤?” 宋 曾巩 《<张文叔文集>序》:“是时 文叔 年未三十,喜从余问道理,学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真谛 [ zhēn dì ] ⒈ 真切的理论和精义;奥妙所在。 例 要弄清其中的真谛实非易事。 英 truth; 引证解释 ⒈ 原为佛教语。与俗谛合称为“二谛”。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。 引 南朝 齐 周颙 《重答张长史书》:“若谓探道家之跡,见其来一于佛者,则是真諦实义,沿文可见矣。” 唐 元稹 《大云寺》诗:“真諦成知别,迷心尚有云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昼锦》:“想浮生矇昧,谁辨雄雌,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諦。” 吕澂 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第五讲:“从真谛来看是空,从俗谛来看是有。” 鲁迅 《华盖集续编·小引》:“这里面所讲的仍然并没有宇宙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。” 国语辞典 真谛 [ zhēn dì ] ⒈ 真实的意义。 引 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第三六出》:「想浮生蒙昧,谁辨雄雌,问前生,难解红莲真谛。」 ⒉ 人名。南朝梁陈间高
意思解释:道理 道理,道之理也,是非曲直也。大道无形生育万物,大道无情运行万物,大道无名养育万物。道之理者唯自然也。自然之理者,顺道者昌盛,逆道者衰亡。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 基本解释 道理 doli (1)[principle;truth]∶事物的规律 跟他讲解物理学的道理 (2)[reason;argument]∶事情或论点的根据;理由 摆事实,讲道理 (3)[method;way]∶办法 我们可以商量个道理救得此人么?《儒林外史》 (4)[intend;plan]∶打算 候朝廷诸事安顿后,再做道理。《三侠五义》 (5)[handle]∶处置;处理 咱们可先将他带回去,再作道理。《施公案》 辞典解释 道理dàolǐㄉㄠˋㄌㄧˇ 事情的真理。 《儒林外史.第一三回》:「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,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,才为有益。」 近义词 事理,原理 2.理由 理由。 《文明小史.第二四回》:「他又是翰林,将来仍旧得法,也未可知,那有
意思解释:真谛 (出自佛经)(一)二谛之一,三谛之一。指真实不妄之义理。如谓世间法为俗谛 ,出世间法为真谛。 (二)(499~569)五、六世纪间之著名译经僧。梵名Parama^rtha 。 音译作波罗末他、波罗末陀。又称拘罗那陀(梵Kulana^tha )。西北印度优禅尼(梵Ujjaini^ )人,婆罗门种,姓颇罗堕(梵Bha^rata )。聪敏强记,辩才不竭。少游诸国,历事诸师,精研四韦六论,贯练三藏五部,究明大乘之妙理。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(546)携经典抵中国南海。太清二年(548)入建业(南京)谒武帝,时值侯景之乱,遂潜行南归,辗转游历今苏、浙、赣、闽、广州等地,而所至译经不辍,每亦撰疏阐释经论理趣。陈太建元年示寂,世寿七十一。自梁武帝末至陈太建元年,共译经论纪传六十四部二七八卷,今仅存三十部,大多为佛教研究之重要典籍。与鸠摩罗什、玄奘、义净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