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惩恶劝善 [ chéng è quàn shàn ] ⒈ 惩罚邪恶,劝勉向善。语本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微而显,志而晦……惩恶而劝善。非圣人谁能修之?”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“惩劝”。 引 语本《左传·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微而显,志而晦……惩恶而劝善。非圣人谁能修之?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忤时》:“《春秋》之义也,以惩恶劝善为先。” 宋 龚鼎臣 《东原录》:“《诗》者或逸乐而兴,或悲哀而作,内经夫妇,外正君臣,虽孤愤必申,虽舆言必达,惩恶劝善之理於是乎明;感新怀旧之情於是乎见。” 孙犁 《秀露集·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,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,也不是惩恶劝善。” 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信赏罚以验惩劝,纠游戏以杜姦邪。” 《旧唐书·于志宁传》:“大小咸书,善恶俱载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⒈ 陈:述说;善:善法美政;闭:堵塞。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,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。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遏恶扬善 [ è è yáng shàn ] ⒈ 遏阻奸邪,称扬善良。 例 火在天上,大有,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——《易·大有》 英 repress evil and encourage good; 国语辞典 遏恶扬善 [ è è yáng shàn ] ⒈ 掩藏他人缺点和过失而褒扬其好处。 引 《易经·大有·象曰》:「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」 三国魏·阮籍〈通易论〉:「是以君子一类求同,遏恶扬善,以致其大。」 近 隐恶扬善
意思解释:拼音 chéng è quàn shàn 注音 ㄔㄥˊ ㄜˋ ㄑㄨㄢˋ ㄕㄢˋ 解释 惩:责罚;劝:勉励。惩罚坏人,奖励好人。 出处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四年》:“《春秋》之称微而显,志而晦……惩恶而劝善。非圣人谁能修之?” 例子 孙犁《秀露集·文学和生活的路》:“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,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,也不是惩恶劝善。”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;指惩罚恶人劝他向善。 感情 惩恶劝善是中性词。 繁体 懲惡勸善 近义 隐恶扬善 英语 punish evildoers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do good
意思解释:拼音 chén shàn bì xié 注音 ㄔㄣˊ ㄕㄢˋ ㄅ一ˋ ㄒ一ㄝˊ 解释 陈:述说;善:善法美政;闭:堵塞。臣下对君主陈述善法美政,借以堵塞君主的邪心妄念。 出处 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责难于君谓之恭,陈善闭邪谓之敬,吾君不能谓之贼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宾语;指施政等。 感情 陈善闭邪是中性词。 繁体 陳善閉邪 近义 隐恶扬善
意思解释:拼音 è wù yáng shàn 注音 ㄜˋ ㄨˋ 一ㄤˊ ㄕㄢˋ 解释 遏:阻止;扬:宣扬。禁绝坏事,宣扬提倡好事。 出处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恶扬善,顺天休命。” 例子 是以君子一类求同,遏恶扬善,以致其大。(三国 魏 阮籍《通易论》)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指惩恶扬善。 感情 遏恶扬善是中性词。 繁体 遏惡揚善 近义 惩恶扬善 英语 repress evil and encourage good
意思解释:拼音 jī zhuó yáng qīng 注音 ㄐ一 ㄓㄨㄛˊ 一ㄤˊ ㄑ一ㄥ 解释 激:冲去;抨击;浊:不干净的水;清:清澈的水。冲去脏水;使清水涌流。比喻批评过错;表彰良善;扬善除恶。 出处 《尸子 君治》:“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 例子 待制为官,尽忠报国,激浊扬清。(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) 正音 “浊”,不能读作“zhú”。 辨形 “清”,不能写作“青”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比喻清除坏的,发扬好的。 感情 激浊扬清是中性词。 繁体 激濁揚清 近义 彰善瘅恶、隐恶扬善 反义 讳疾忌医 英语 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
意思解释:拼音 rén qì wǒ qǔ 注音 ㄖㄣˊ ㄑ一ˋ ㄨㄛˇ ㄑㄨˇ 解释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。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,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,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,仍然有好处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李克务尽地力,而白圭乐观时变,故人弃我取,人取我与。” 例子 茅盾《某镇》:“想到我们中国人最善于人弃我取,那么大概齿咬是更近于实际罢。” 用法 联合式;作宾语、分句;含褒义。 谜语 捡破烂 感情 人弃我取是褒义词。 繁体 人棄我取 近义 彼弃我取 反义 人取我与 英语 I will take whatever others don't want
意思解释:拼音 bù niàn jiù è 注音 ㄅㄨˋ ㄋ一ㄢˋ ㄐ一ㄡˋ ㄜˋ 解释 念:记住;旧:过去的;恶:恶劣的行为;指怨恨;仇怨。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。 出处 春秋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伯夷、叔齐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。’” 例子 谁叫咱们有不念旧恶的泱泱大国之风。”(俞平伯《我生的那一年》) 正音 “恶”,不能读作“ě”。 辨形 “旧”,不能写作“日”。 用法 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胸怀宽广的人。 谜语 曹操封张绣 感情 不念旧恶是中性词。 繁体 不念舊惡 近义 以德报怨、豁达大度、隐恶扬善 反义 斤斤计较、不仁不义 英语 forget old grievances(forgive and forget) 德语 die frühere Feindschaft auβer Betracht lassen(jm vergangene Fehler nicht mehr nachtragen)
意思解释:拼音 yǎn è yáng shàn 注音 一ㄢˇ ㄜˋ 一ㄤˊ ㄕㄢˋ 解释 谓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,称扬其好处。 出处 汉·班固《白虎通·谥》:“天子崩,大臣至南郊谥之者何?以为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其君,掩恶扬善者也。” 例子 而小异于肇者,不书人之过恶,以谓职非史官,而掩恶扬善者,君子之志也。宋·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二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劝诫人。 感情 掩恶扬善是中性词。 繁体 掩惡揚善 近义 掩恶扬美、隐恶扬善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激浊扬清 [ jī zhuó yáng qīng ] ⒈ 语出《尸子·君治》:“水有四德……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本指冲去污水,浮起清水。后用以喻斥恶奖善。亦作:激扬清浊。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“激扬”、“激清”。 引 语出《尸子·君治》:“水有四德……扬清激浊,荡去滓秽,义也。” 三国 魏 刘劭 《人物志·利害》:“其功足以激浊扬清,师范僚友。” 《旧唐书·王珪传》:“至如激浊扬清,嫉恶好善,臣於数子,亦有一日之长。” 《花月痕》第四六回:“今日之事,必先激浊扬清,如医治疾,扶正气,始可御外邪。” 洪深 《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》:“平剧为旧时代产物,不少教忠劝孝,激浊扬清之作。” 北周 庾信 《温汤碑》:“仁则涤荡埃氛,义则激扬清浊。” 《晋书·康帝纪论》:“帝亦克俭于躬,庶能激扬流弊者也
意思解释:人 字组词 弃 字组词 我 字组词 取 字组词
意思解释:掩 字组词 恶 字组词 扬 字组词 善 字组词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不念旧恶 [ bù niàn jiù è ] ⒈ 不记住或不计较跟别人之间过去的嫌怨(见于《论语·公冶长》) 英 forget old grievances; forgive and forget; 国语辞典 不念旧恶 [ bù niàn jiù è ] ⒈ 不计较对方以往的过失。 引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「伯夷、叔齐不念旧恶,怨是用希。」 《三国志·卷一·魏书·武帝纪》:「矫情任算,不念旧恶,终能总御皇机,克成洪业者,惟其明略最优也。」 反 睚眦必报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