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拼音 jí shēng lì sè 注音 ㄐ一ˊ ㄕㄥ ㄌ一ˋ ㄙㄜˋ 解释 言语急促,神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。 出处 明 马愈《马氏日抄 胡宗伯》:“虽盛怒,未尝疾声厉色。” 例子 惟疾声厉色,以违制相胁下。清·梁启超《收回干线铁路问题》 用法 作谓语、宾语;指很严厉。 感情 疾声厉色是中性词。 繁体 疾聲厲色 近义 疾言厉色 英语 harsh words and stern looks
意思解释:拼音 jīn gāng nù mù 注音 ㄐ一ㄣ ㄍㄤ ㄋㄨˋ ㄇㄨˋ 解释 金刚: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;俗称四大金刚。形容面目威猛可怕。原作“金刚努目”。 出处 宋 庞元英《谈薮 薛道衡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 例子 而对金刚怒目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一大伙土匪,杨子荣镇定自若,侃侃而谈。 正音 “怒”,不能读作“sù”。 辨形 “刚”,不能写作“钢”;“怒”,不能写作“恕”。 用法 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 感情 金刚怒目是中性词。 繁体 金剛怒目 近义 张牙舞爪、青面獠牙 反义 温文尔雅、眉清目秀、低眉俯首 英语 an awful look
意思解释:拼音 shēng sè jù lì 注音 ㄕㄥ ㄙㄜˋ ㄐㄨˋ ㄌ一ˋ 解释 俱:全;都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。 出处 《晋书 明帝纪》:“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:‘皇太子何以德称?’声色俱厉,必欲使有言。” 例子 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,“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!”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》) 正音 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 辨形 “厉”,不能写作“历”。 辨析 声色俱厉和“正颜厉色”;都有“语言态度严厉”的意思;但声色俱厉偏重在态度凶;“正颜厉色”偏重指表情严肃。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的语气。 谜语 霹雳火;雷鸣电闪 感情 声色俱厉是中性词。 繁体 聲色俱厲 近义 疾言厉色、正言厉色 反义 和颜悦色 英语 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俄语 делать
意思解释:拼音 zhèng yán lì sè 注音 ㄓㄥˋ 一ㄢˊ ㄌ一ˋ ㄙㄜˋ 解释 正:严正;厉:严厉;色:脸色。话语严正;态度严厉。 出处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黛玉见他说的郑重,又且正言厉色,只当是真事。” 例子 黛玉见他说的郑重,又且正言厉色,只当是真事。(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九回) 正音 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 辨形 “厉”,不能写作“历”。 辨析 正言厉色和“正颜厉色”;都有“神态严肃”的意思。但正言厉色含有的“话语严正”的意思;是“正颜厉色”所没有的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 感情 正言厉色是褒义词。 繁体 正言厲色 近义 不苟言笑、冷若冰霜 反义 和蔼可亲、和颜悦色 英语 serious face and words
意思解释:拼音 jí yán lì qì 注音 ㄐ一ˊ 一ㄢˊ ㄌ一ˋ ㄑ一ˋ 解释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同“疾言厉色”。 出处 明 宋濂《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》:“接人和而有礼,寡言峻行,未尝有矜大之色,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发怒。 感情 疾言厉气是中性词。 繁体 疾言厲氣 近义 疾言厉色 英语 look fierce and talk harshly(a hard word or a black look)
意思解释:拼音 jí yán nù sè 注音 ㄐ一ˊ 一ㄢˊ ㄋㄨˋ ㄙㄜˋ 解释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同“疾言厉色”。 出处 清 戴名世《张验封传》:“为人宽厚和平,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,有犯者皆不与校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宾语;指人发怒。 感情 疾言怒色是中性词。 近义 疾言厉色、疾声厉色 英语 sudden outpourings and fierce looks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金刚怒目 [ jīn gāng nù mù ] ⒈ 见“金刚努目”。 引证解释 ⒈ 见“金刚努目”。 国语辞典 金刚怒目 [ jīn gāng nù mù ] ⒈ 本指寺院护法菩萨睁目凸眼的样子。后引申为凶怒时的表情或威猛的形象。也作「金刚努目」。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疾言厉气 [ jí yán lì qì ] ⒈ 犹言疾言厉色。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疾言厉色。 引 明 宋濂 《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》:“接人和而有礼,寡言峻行,未尝有矜大之色,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。”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疾言怒色 [ jí yán nù sè ] ⒈ 犹言疾言厉色。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疾言厉色。 引 清 戴名世 《张验封传》:“为人宽厚和平,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,有犯者皆不与校。”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疾声厉色 [ jí shēng lì sè ] ⒈ 同“疾言厉色”。 引证解释 ⒈ 同“疾言厉色”。 引 明 马愈 《马氏日抄·胡宗伯》:“虽盛怒,未尝疾声厉色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王志之》:“倘若疾声厉色,拒人于千里之外,倒是我们的损失。” 沈从文 《绅士的太太》:“﹝绅士﹞在议会时还极其雄强,常常疾声厉色的和政敌论辩,一言不合就击起一个墨盒飞到主席台上去。”
意思解释:形容词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