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拼音 bù gǒu yán xiào 注音 ㄅㄨˋ ㄍㄡˇ 一ㄢˊ ㄒ一ㄠˋ 解释 苟:苟且;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指态度庄重、严肃。 出处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不登高,不临深,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 例子 且说这位郑伯才君,单名一个雄字,乃是湖南湘潭县人,向来是个讲宋学的,方领矩步,不苟言笑。(清 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) 正音 “苟”,不能读作“jū”。 辨形 “苟”,不能写作“荀”。 辨析 不苟言笑和“一本正经”;都形容态度庄重、严肃。有时可通用。但不苟言笑偏重指“神情、态度庄严;不随便说笑”;“一本正经”偏重指“表情严肃、正经;不嬉皮笑脸”。 用法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表情庄重、严肃。 感情 不苟言笑是中性词。 近义 正襟危坐、老成持重 反义 谈笑风生、油腔滑调 英语 keep one's gravity
意思解释:拼音 jí yán lì sè 注音 ㄐ一ˊ 一ㄢˊ ㄌ一ˋ ㄙㄜˋ 解释 疾:急速;厉:严厉。说话急躁;脸色严厉。常用来形容人发怒时说话的表情态度。 出处 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 文章四》:“平居于人无忤,睦亲族以礼,抚臧获以恩,未尝疾言厉色。” 例子 他对人总是温和耐心,从不疾言厉色。 正音 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 辨形 “疾”,不能写作“急”;“厉”,不能写作“历”。 辨析 疾言厉色与“声色俱厉”有别:疾言厉色偏于“急躁”;多作谓语;“声色俱厉”偏于“严厉”;多作状语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 感情 疾言厉色是贬义词。 繁体 疾言厲色 近义 声色俱厉 反义 和颜悦色、巧言令色 英语 brusque 俄语 грозный вид (говорить грубым тоном)
意思解释:拼音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注音 ㄌㄥˇ ㄖㄨㄛˋ ㄅ一ㄥ ㄕㄨㄤ 解释 若:好像。冷得像冰霜一样。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;没有一丝热情。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;使人无法靠近。 出处 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” 例子 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(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 续集》第二回) 正音 “霜”,不能读作“suāng”。 辨形 “若”,不能写作“苦”。 用法 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形容人的态度。 感情 冷若冰霜是贬义词。 近义 冷眼旁观、冷酷无情 反义 和颜悦色、满腔热情 英语 stern manner 俄语 холодный,как лёд(полное равнодушие) 日语 ごく冷淡なさま 法语 avoir un abord glacial
意思解释:拼音 shēng sè jù lì 注音 ㄕㄥ ㄙㄜˋ ㄐㄨˋ ㄌ一ˋ 解释 俱:全;都。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。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。 出处 《晋书 明帝纪》:“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:‘皇太子何以德称?’声色俱厉,必欲使有言。” 例子 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,“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!”说得有点声色俱厉的程度。(郭沫若《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》) 正音 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 辨形 “厉”,不能写作“历”。 辨析 声色俱厉和“正颜厉色”;都有“语言态度严厉”的意思;但声色俱厉偏重在态度凶;“正颜厉色”偏重指表情严肃。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说话的语气。 谜语 霹雳火;雷鸣电闪 感情 声色俱厉是中性词。 繁体 聲色俱厲 近义 疾言厉色、正言厉色 反义 和颜悦色 英语 loud voice and stern expression 俄语 делать
意思解释:拼音 zhèng yán lì yán 注音 ㄓㄥˋ 一ㄢˊ ㄌ一ˋ 一ㄢˊ 解释 见“正言厉色”。 出处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钱典史听了这话,便正言厉颜的对他说道:‘世兄!用到这样管家,你做主人的总要有点主人的威势才好。’” 用法 作谓语、状语;指人的态度。 感情 正言厉颜是中性词。 繁体 正言厲顔 近义 正言厉色
意思解释:拼音 zhèng yán lì sè 注音 ㄓㄥˋ 一ㄢˊ ㄌ一ˋ ㄙㄜˋ 解释 颜:脸色。形容板着脸;神情非常严厉。 出处 明 王廷相《雅述》:“有德之人,心诚辞直,正颜厉色,不作伪饰,以为心害。” 例子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他却又摆起老子的架子来了,见了他总是正颜厉色的。” 辨形 “颜”,不能写作“严”。 辨析 见“正言厉色”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 感情 正颜厉色是褒义词。 繁体 正顔厲色 近义 声色俱厉、疾言厉色、正言厉色 反义 和蔼可亲、和颜悦色 英语 look serious and severe 俄语 строгий(строго и серьёзно) 日语 顏容(がんよう)を正(ただ)す 法语 d'un air grave et sévère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疾言厉色 [ jí yán lì sè ] ⒈ 言语急迫,形色严厉发愁。 英 harsh words and stern looks; sudden outpourings and fierce looks; 引证解释 ⒈ 言语急促,神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或感情激动时说话的神情。 引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文章四》:“﹝ 刘梦桂 ﹞尝为里友 龚祥甫 墓志,其文曰:‘……平居于人无忤,睦亲族以礼,抚臧获以恩,未尝疾言厉色。’” 明 沉鲸 《双珠记·剑击淫邪》:“逞狐形狗态,忿激诚可羞。我那时疾言厉色,虽辱駡了他一场,恨藏姦卖俏,真个是人中兽。” 邹韬奋 《经历》二三:“我的性太急……对于这种学生,我易于疾言厉色,似乎予人以难堪,事后往往懊悔。” 艾芜 《悼邵荃麟同志》:“他说的时候,并不疾言厉色,只是现出忧郁的神情。” 国语辞典 疾言厉色 [ jí yán lì sè ] ⒈ 言语急迫,神色严厉。形容人发怒的样子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冷若冰霜 [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] ⒈ 形容待人极为冷漠,毫无热情。也形容态度严峻,不易接近。 例 一副把求婚的人都吓得退避三舍的冷若冰霜的样子。 英 be cold in manner; be frosty in manner; aloofness; 引证解释 ⒈ 象冰霜一样寒冷。形容人态度严肃,不易接近。 引 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二回:“他肤如凝脂,领如蝤蠐,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” 冯至 《帷幔》诗:“老尼的心肠虽然冷若冰霜,也不由得对她有几分同情。” 杜鹏程 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二章五:“伸出乞求的手,望着冷若冰霜的面孔。” 国语辞典 冷若冰霜 [ 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] ⒈ 形容态度极为冷淡。 引 《老残游记·第二回》:「见他肤如凝脂、领如蝤蛴,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,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。」 反 满腔热情 英语 as cold as ice and fr
意思解释:形容词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不苟言笑 [ bù gǒu yán xiào ] ⒈ 苟:随便。不随便说笑,形容人态度稳重、严肃。 例 这位郑伯才君,……向来是个讲宋学的,方领矩步,不苟言笑。——清·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 英 be discreet (serious) in speech and manner; 引证解释 ⒈ 后以“不苟言笑”谓态度庄重。 引 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 清 戴名世 《王烈妇传》:“舍人子及诸孙多与余游,示予以烈妇行状,且曰烈妇性慧而婉,不苟言笑。”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三回:“那做房官的,我看见他,都是气象尊严,不苟言笑的,那种官派,我一见先就怕了。” 柯岩 《船长》:“船长是个老派的船长,十分严格,每天板着面孔,不苟言笑,穿一身笔挺的制服。” 国语辞典 不苟言笑 [ bù gǒu yán xiào ] ⒈ 不随便说笑。通常用来形容人一板一眼,严肃而不易亲近。 引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