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拼音 mǎ niú jīn jū 注音 ㄇㄚˇ ㄋ一ㄡˊ ㄐ一ㄣ ㄐㄨ 解释 襟、裾:泛指人的衣服。马、牛穿着人衣。比喻人不懂得礼节。也比喻衣冠禽兽。 出处 唐 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 例子 闻孝氏孝友之风而无兴起之志。诚马牛襟裾者也。(明 赵弼《赵氏伯仲友义传》) 用法 紧缩式;作宾语、定语;讥讽人不懂得礼节。 感情 马牛襟裾是中性词。 繁体 馬牛襟裾 近义 衣冠禽兽 英语 a dressed up horse or ox(lack of etiquette)
意思解释:拼音 méi máo dà chóng 注音 ㄇㄟˊ ㄇㄠˊ ㄉㄚˋ ㄔㄨㄥˊ 解释 没有毛的老虎。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。 出处 元 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一折:“这一把无情毒火,岂非是没毛大虫。” 例子 分兵左右迎敌,那里当得起这班没毛大虫,声若翻江,势如倒海。清·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4回 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恶人。 感情 没毛大虫是贬义词。 繁体 没毛大蟲 近义 衣冠禽兽
意思解释: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注音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解释 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猕猴装扮成人样。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;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。 出处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 例子 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,大肚皮的豪商,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,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。 正音 “冠”,不能读作“guān”。 辨形 “沐”,不能写作“体”。 辨析 沐猴而冠与“衣冠禽兽”有别:沐猴而冠可形容坏人;也可形容好人;“衣冠禽兽”只能形容坏人。 用法 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 谜语 最新的时装表演 感情 沐猴而冠是贬义词。 近义 衣冠禽兽 英语 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
意思解释:拼音 niú mǎ jīn jū 注音 ㄋ一ㄡˊ ㄇㄚˇ ㄐ一ㄣ ㄐㄨ 解释 犹言衣冠禽兽。 出处 元·石德玉《秋胡戏妻》第三折:“我骂你个沐猴冠冕,牛马襟裾。”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教人道这乔男女,则是些牛马襟裾。” 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 感情 牛马襟裾是中性词。 繁体 牛馬襟裾 近义 衣冠禽兽、沐猴冠冕
意思解释:拼音 rén miàn shòu xīn 注音 ㄖㄣˊ ㄇ一ㄢˋ ㄕㄡˋ ㄒ一ㄣ 解释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却像兽类。形容品德极坏。 出处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 例子 大虫见了“兽面人心”的既不敢伤,若见了“人面兽心”的如何不啖。(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回) 正音 “兽”,不能读作“sòu”。 辨形 “心”,不能写作“新”。 辨析 人面兽心和“衣冠禽兽”;都有“貌如人;实似兽”的意思。不同在于:①人面兽心偏重在内心;指人的心肠凶狠、歹毒;“衣冠禽兽”偏重在行为;指人行为卑劣、手段凶狠、道德败坏。②“衣冠禽兽”可比喻像禽兽一样的人;人面兽心不能。 用法 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 谜语 猴子 感情 人面兽心是贬义词。 繁体 人靣獸心 近义 狼心狗肺、衣冠禽兽、人
意思解释:拼音 shè shǔ chéng hú 注音 ㄕㄜˋ ㄕㄨˇ ㄔㄥˊ ㄏㄨˊ 解释 社:土地庙。城墙上的狐狸,社庙里的老鼠。比喻依仗权势做恶,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。 出处 宋 李纲《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界湖南有感》诗:“巨蠹推穷付囹圄,社鼠城孤扫巢穴。” 例子 清·洪昇《长生殿》:“不堤防柙虎樊熊,任纵横社鼠城狐。” 用法 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 感情 社鼠城狐是贬义词。 近义 城狐社鼠 英语 officials who take advantage of others power to bully people
意思解释:拼音 wú chǐ zhī tú 注音 ㄨˊ ㄔˇ ㄓ ㄊㄨˊ 解释 不知耻辱或不要脸的人。 出处 例子 他们简直就是无耻之徒 用法 作宾语;用于骂人。 谜语 豁牙子拜师傅 感情 无耻之徒是贬义词。 繁体 無恥之徒 近义 无耻之尤 英语 a cool beggar/customer 德语 schamlose Person(ehrloses Gesindel)
意思解释:拼音 xíng tóng gǒu zhì 注音 ㄒ一ㄥˊ ㄊㄨㄥˊ ㄍㄡˇ ㄓˋ 解释 旧时指人无耻,行为和猪狗一样。 出处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让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,已而抗节致忠,行出乎列士,人主使然也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 感情 行同狗彘是贬义词。 近义 行若狗彘 英语 awful behaviour(make a beast of oneself) 俄语 подобно собáкам и свиньям
意思解释:拼音 yī guān xiāo jìng 注音 一 ㄍㄨㄢ ㄒ一ㄠ ㄐ一ㄥˋ 解释 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,獍是吃父的恶兽。旧时比喻不孝的人。 出处 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七:“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。” 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孝的人。 感情 衣冠枭獍是贬义词。 繁体 衣冠梟獍 近义 衣冠禽兽、不肖子孙
意思解释:拼音 yī guān tǔ xiāo 注音 一 ㄍㄨㄢ ㄊㄨˇ ㄒ一ㄠ 解释 犹衣冠禽兽。指品德极坏,行为卑劣的人。 出处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七:“苏楷、高贻休、萧闻礼,皆人才寝陋……河朔人士,目苏楷为衣冠土枭。” 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 感情 衣冠土枭是贬义词。 繁体 衣冠土梟 近义 衣冠禽兽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没毛大虫 [ méi máo dà chóng ] ⒈ 没有毛的老虎。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。 引证解释 ⒈ 没有毛的老虎。比喻凶猛的人或事物。 引 元 无名氏 《货郎旦》第一折:“那怕他物盛财丰,顷刻间早已成空。这一把无情毒火,岂非是没毛大虫。” 《水浒传》第十二回:“原来这人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、泼皮,叫做 没毛大虫 牛二,专在街上撒泼、行凶、撞闹。” 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四回:“粘罕 带领众元帅、平章,分兵左右迎敌,那里当得起这班没毛大虫,声若翻江,势如倒海。”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马牛襟裾 [ mǎ niú jīn jū ] ⒈ 穿衣服的马牛。讥人不明道理、不识礼仪。 引证解释 ⒈ 穿衣服的马牛。讥人不明道理、不识礼仪。 引 唐 韩愈 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 元 柯丹丘 《荆钗记·堂试》:“宜加刻苦之功,须革富贵之相,方免马牛襟裾之誚。” 元 无名氏 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你这等人,乃沐猴衣冠之辈,马牛襟裾之材。” 国语辞典 马牛襟裾 [ mǎ niú jīn jū ] ⒈ 襟裾,人穿的衣服。马牛襟裾比喻人行事像禽兽一般。唐·韩愈〈符读书城南〉诗:「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,行身陷不义,况望多名誉?」元·高文秀也作「牛马襟裾」。 引 《遇上皇·第二折》:「他倚官强拆散妻夫,真乃是马牛襟裾!」 近 沐猴冠冕 衣冠禽兽
意思解释:牛 字组词 马 字组词 襟 字组词 裾 字组词
意思解释:衣冠禽兽 行同狗彘
意思解释:社 字组词 鼠 字组词 城 字组词 狐 字组词
意思解释:人面兽心
意思解释:衣 字组词 冠 字组词 土 字组词 枭 字组词
意思解释:衣 字组词 冠 字组词 枭 字组词 獍 字组词
意思解释:沐 字组词 猴 字组词 而 字组词 冠 字组词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