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拼音 qiāo zhà lè suǒ 注音 ㄑ一ㄠ ㄓㄚˋ ㄌㄜˋ ㄙㄨㄛˇ 解释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出处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,为非作歹,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” 例子 一名宋福,一名王大路,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作和山林工人,为非作歹,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(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三三) 正音 “勒”,不能读作“lèi”。 辨形 “诈”,不能写作“榨”。 辨析 敲诈勒索与“巧取豪夺”有别:敲诈勒索的手段是硬的;对象是钱财、物品;“巧取豪夺”的手段是软硬兼施;对象除钱财、物品外;还可以是权利、职位等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 感情 敲诈勒索是贬义词。 繁体 敲詐勒索 近义 巧取豪夺、仗势欺人、敲榨勒索 反义 拾金不昧 英语 racketeering(squeeze out of) 日语
意思解释:拼音 qiǎo qǔ háo duó 注音 ㄑ一ㄠˇ ㄑㄨˇ ㄏㄠˊ ㄉㄨㄛˊ 解释 巧取:耍弄各种花招骗取;豪夺:仗势强占。耍花招骗取;用强硬手段夺得。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。 出处 宋 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;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 例子 “巧取豪夺”这成语,不正好用韩非的名言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”来说明吗?(闻一多《关于儒、道、土匪》) 辨形 “豪”,不能写作“毫”。 辨析 见“敲诈勒索”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 谜语 骗子遇强盗 感情 巧取豪夺是贬义词。 繁体 巧取豪奪 近义 敲诈勒索、横征暴敛 反义 路不拾遗 英语 rob by trick or by force 俄语 прибегáть к хитрости и силе 日语 詐欺を働いたり力ずくで奪 (うば)い取ったりする 德语 etwas d
意思解释:动词
意思解释:动词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