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拼音 bù lù shēng sè 注音 ㄅㄨˋ ㄌㄨˋ ㄕㄥ ㄙㄜˋ 解释 露:显露;声:说话的声音或语气;色:脸上的表情。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、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 出处 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 蓟素秋》:“女知为所绐,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。女固黠,不露声色,静以待之。” 例子 你看它,埋没地下,不露声色,生命的每一秒种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苦斗。(曹石《根的情操》) 正音 “露”,不能读作“lòu”;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 辨形 “声”,不能写作“生”。 辨析 见“不动声色”。 用法 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不让自己感情流露。 谜语 关闭彩电;鸟自无言花自羞 感情 不露声色是中性词。 繁体 不露聲色 近义 不动声色、面不改色 反义 失魂落魄、面如土色 英语 without letting one's feelings show 俄语 не п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不露声色 [ bù lù shēng sè ] ⒈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。 例 但他另有主张,在汉奸面前先不露声色,暗中观察观察再说。 英 show one's feelings neither in voices nor in facial expressions; not betray one's feeling or intentions; 引证解释 ⒈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。 引 清 王韬 《淞隐漫录·蓟素秋》:“女知为所紿,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。女固黠,不露声色,静以待之。” 向春 《煤城怒火》第十二章:“但他另有主张,在汉奸面前先不露声色,暗中观察观察再说。” 国语辞典 不露声色 [ bù lòu shēng sè ] ⒈ 不将内心感情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著。也作「不露神色」。 例 如:「他一点都不露声色,好像没发生任何事一般。」 反 勃然变色 喜形于色 义形于色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