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拼音 bì qiáng jī ruò 注音 ㄅ一ˋ ㄑ一ㄤˊ ㄐ一 ㄖㄨㄛˋ 解释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。 出处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》:“奔走之间,可以知其虚实强弱,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。” 例子 凡攻取之道,必先其易者……奔走之间,可以知其虚实强弱,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。《资治通鉴·后周世宗显德二年》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等。 感情 避强击弱是中性词。 繁体 避強撃弱 近义 避实击虚、避强打弱
意思解释:拼音 bì qiáng jī duò 注音 ㄅ一ˋ ㄑ一ㄤˊ ㄐ一 ㄉㄨㄛˋ 解释 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 出处 唐 元稹《批刘悟谢上表》:“卿宜密运谟猷,明宣号令,避强击惰,取暴抚羸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等。 感情 避强击惰是中性词。 繁体 避強撃憜 近义 避强击弱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避强击惰 [ bì qiáng jī duò ] ⒈ 见“避强击弱”。 引证解释 ⒈ 见“避强击弱”。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避强击弱 [ bì qiáng jī ruò ] ⒈ 亦作“避强击惰”。亦作“避强打弱”。 ⒉ 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“避强击惰”。亦作“避强打弱”。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 引 唐 元稹 《批刘悟谢上表》:“卿宜密运謨猷,明宣号令,避强击惰,取暴抚羸。” 《资治通鉴·后周世宗显德二年》:“凡攻取之道,必先其易者……奔走之间,可以知其虚实强弱,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。” 毛泽东 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第七节:“运动战的实行方面,问题是很多的,例如……避强打弱,围城打援、佯攻、防空、处在几个敌人之间、超越敌人作战、连续作战、无后方作战、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。”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