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二十四史 [ èr shí sì shǐ ] ⒈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,即: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南齐书》、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魏书》、《北齐书》、《周书》、《隋书》、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唐书(旧唐书)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五代史(旧五代史)》、《新五代史》、《宋史》、《辽史》、《金史》、《元史》、《明史》 英 the Twenty-Four Histories; a long intricate story; 引证解释 ⒈ 指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。 明 有二十一史之目, 清 乾隆 四年又增《明史》《旧唐书》《旧五代史》,合称二十四史。总计三千二百四十三卷。各史名称、卷数及作者(或领衔人)如下:《史记》130卷, 汉 司马迁 著。 ⒉ 《汉书》100卷, 汉 班固 著。 ⒊ 《后汉书》120卷, 南朝 宋 范曄 著。 ⒋ 《三国志》65卷,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二十四 [ èr shí sì ] ⒈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,又称“二十四气”,因以“二十四”作为“气”的歇后语。气,生气。 引证解释 ⒈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,又称“二十四气”,因以“二十四”作为“气”的歇后语。气,生气。 引 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五三回:“莫不道我昨夜去了,大娘有些二十四么?” 国语辞典 二十四 [ èr shí sì ] ⒈ (歇后语)生气。一年有二十四节气,故称生气为「二十四」。 引 《金瓶梅·第五三回》:「怎么悄悄的关上门?莫不道我昨夜去了,大娘有些二十四么?」 德语 24 (vierundzwanzig) 法语 vingt-quatre, 24
意思解释:拼音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 wú cóng shuō qǐ 注音 一 ㄅㄨˋ ㄦˋ ㄕˊ ㄙˋ ㄕˇ ㄨˊ ㄘㄨㄥˊ ㄕㄨㄛ ㄑ一ˇ 解释 二十四史:清乾隆时刻《史记》等24部史书。比喻情况复杂,头绪繁多,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。 出处 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续集第八回:“她这两句话,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。” 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。 感情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是中性词。 近义 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
意思解释:二十四史 (二十四史)二十四史,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,由于《史记》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,故将和《史记》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“正史”。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(约前2550年),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计3213卷,约4000万字,用统一的有本纪、列传的纪传体编写。 1921年,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《新元史》列入正史,与“二十四史”合称为“二十五史”,而多数地方不将《新元史》列入,而改将《清史稿》列为“二十五史”之一,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,则形成了“二十六史”。 基本解释 二十四史 rshsshǐ [theTwenty-FourHistories;alongintricatestory]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,即: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晋书》、《宋书》、《南齐书》、《梁书》、《陈
意思解释:二十四 (二十四节气)二十四,数名,即阿拉伯数字24。大写是贰拾肆。 基本解释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,又称“二十四气”,因以“二十四”作为“气”的歇后语。气,生气。 辞典解释 二十四èrshísìㄦˋㄕˊㄙˋ (歇后语)生气。一年有二十四节气,故称生气为「二十四」。 《金瓶梅.第五三回》:「怎么悄悄的关上门?莫不道我昨夜去了,大娘有些二十四么?」 德语24(vierundzwanzig) 法语vingt-quatre,24 网络解释 二十四(二十四节气) 二十四,数名,即阿拉伯数字24。大写是贰拾肆。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