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方外人 [ fāng wài rén ] ⒈ 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。多指僧、道、隐者。 引证解释 ⒈ 不涉尘世或不拘世俗礼法的人。多指僧、道、隐者。 引 宋 李颀 《古今诗话·诗瓢》:“唐 末 蜀州 有 唐求,放旷踈逸,方外人也。” 明 方孝孺 《失砚叹》诗:“少时得之方外人,四座传翫皆叹息。” 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五回:“我辈都是同官,不好得罪他的; 补翁 是方外人,无须忌讳。” 国语辞典 方外人 [ fāng wài rén ] ⒈ 称僧道等出家人。也作「方外之士」、「方外之人」。 引 《老残游记·第一九回》:「你究竟是方外人,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?天下督抚谁不护短?这官保已经是难得的了。」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⒈ 方外:世外。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。 国语辞典 方外之士 [ fāng wài zhī shì ] ⒈ 称僧道等出家人。也作「方外之人」、「方外人」。 引 《晋书·卷四九·阮籍传》:「阮籍既方外之士,故不崇礼典。」
意思解释:拼音 fāng wài rén 注音 ㄈㄤ ㄨㄞˋ ㄖㄣˊ 解释 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。 出处 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你究竟是方外人。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?” 用法 作主语、宾语;指僧道。 感情 方外人是中性词。 近义 方外之人
意思解释:拼音 fāng wài zhī shì 注音 ㄈㄤ ㄨㄞˋ ㄓ ㄕˋ 解释 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。 出处 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阮籍既方外之士,故不崇礼典。” 用法 作宾语;指僧道。 感情 方外之士是中性词。 近义 方外之人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