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放马华阳 [ fàng mǎ huá yáng ] ⒈ 谓不再用兵。 引证解释 ⒈ 谓不再用兵。参见“放牛归马”。 引 北魏 郦道元 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武王 伐 紂,天下既定,王巡岳瀆,放马 华 阳,散牛 桃林,即此处也,其中多野马。”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放牛归马 [ fàng niú guī mǎ ] ⒈ 语本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”。后以“放牛归马”比喻不再用兵。 引证解释 ⒈ 后以“放牛归马”比喻不再用兵。 引 语本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 华山 之阳,放牛于 桃林 之野,示天下弗服”。 清 侯方域 《赠季弟序》:“往吾祖父遭 明 代盛时,二百年之间,放牛归马,天下习之,士非登甲科不贵。” 国语辞典 放牛归马 [ fàng niú guī mǎ ] ⒈ 语本比喻休兵不战,一片太平气象。 引 《书经·武成》:「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」 清·侯方域〈赠季弟序〉:「往吾祖父遭明代盛时,二百年之间,放牛归马,天下习之,士非登甲科不贵。」
意思解释:拼音 fàng mǎ huá yáng 注音 ㄈㄤˋ ㄇㄚˇ ㄏㄨㄚˊ 一ㄤˊ 解释 谓不再用兵。 出处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四》:“武王伐纣,天下既定,王巡岳渎,放马华阳,散牛桃林,即此处也,其中多野马。” 例子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武王伐纣,天下既定,王巡岳渎,放马华阳,散牛桃林,即此处也,其中多野马。” 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战后。 感情 放马华阳是中性词。 繁体 放馬華陽 近义 归马放牛、马放南山
意思解释:拼音 fàng niú guī mǎ 注音 ㄈㄤˋ ㄋ一ㄡˊ ㄍㄨㄟ ㄇㄚˇ 解释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出处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例子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好容易海晏河清,放牛归马。”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指不再用兵。 感情 放牛归马是中性词。 繁体 放牛歸馬 近义 偃武修文 英语 desist from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cultivate literary skill
意思解释:拼音 mǎ rù huá shān 注音 ㄇㄚˇ ㄖㄨˋ ㄏㄨㄚˊ ㄕㄢ 解释 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后因以“马入华山”表示天下太平,不再打仗。 出处 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例子 当今鹿台已散,离宫已遣,兵藏武库,马入华山。北周·庚信《贺平邺都表》 用法 作定语;用于社会局面。 感情 马入华山是中性词。 繁体 馬入華山 近义 归马放牛、马放南山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马入华山 [ mǎ rù huá shān ] ⒈ 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后因以“马入华山”表示天下太平,不再打仗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“马放南山”。 引 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 华山 之阳,放牛于 桃林 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北周 庾信 《贺平邺都表》:“当今 鹿臺 已散, 离宫 已遣,兵藏武库,马入 华山。” 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其时天下太平已久,真个是:马放南山,刀枪入库;五穀丰登,万民乐业。”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