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拼音 kěn táng kěn gòu 注音 ㄎㄣˇ ㄊㄤˊ ㄎㄣˇ ㄍㄡˋ 解释 堂:立堂基;构:盖屋。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,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。后反其意而用之,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出处 《尚书 大浩》:“若考作室,既底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?”孔传:“以作室喻政治也,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为堂基,况肯构立屋乎?” 例子 家有严君,斯多贤子。肯构肯堂,流誉奕世。(明 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七回)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比喻子能继承父业。 感情 肯堂肯构是中性词。 繁体 肎堂肎構 近义 肯构肯堂 英语 carry on the unfinished work of one's father
意思解释:拼音 jī qiú xiāng jì 注音 ㄐ一 ㄑ一ㄡˊ ㄒ一ㄤ ㄐ一ˋ 解释 箕:簸箕。裘:皮袍。比喻子继父业。 出处 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赏春》:“愿百年奕叶传芳,好儿孙箕裘相继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 感情 箕裘相继是中性词。 繁体 箕裘相繼 近义 肯堂肯构、箕引裘随、箕裘相继
意思解释:拼音 jī yǐn qiú suí 注音 ㄐ一 一ㄣˇ ㄑ一ㄡˊ ㄙㄨㄟˊ 解释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。 出处 语出《礼记 学记》:“良治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 例子 升其堂,则箕引而裘随;周其庑,则壎唱而箎和;临其阶,则珠联而玉缀:提镇公之后嗣何多贤哉!明 宋濂《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》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 感情 箕引裘随是中性词。 繁体 箕引裘隨 近义 箕裘相继、箕裘堂构
意思解释:拼音 jī qiú táng gòu 注音 ㄐ一 ㄑ一ㄡˊ ㄊㄤˊ ㄍㄡˋ 解释 箕:簸箕;裘:皮袍;堂:立堂基;构:盖屋;堂构:比喻子承父业。比喻能继承父兄的事业。 出处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56回:“说父子相关切处,令人感注,似由阅历而得者,非泛作箕裘堂构语者所梦见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 感情 箕裘堂构是中性词。 繁体 箕裘堂構 近义 肯堂肯构、箕裘相继、箕引裘随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⒈ 指子孙继承先辈的事业。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⒈ 箕:簸箕。裘:皮袍。比喻子继父业。 国语辞典 箕裘相继 [ jī qiú xiāng jì ] ⒈ 箕,簸箕。裘,皮袍。箕裘相继指铁匠的子弟,必须先学习将兽皮补缀成裘袍的方法,才能进一步继承父兄冶铁补器的世业;善于制弓的人家,其子弟要先学习弯曲柳条编制畚箕的原则,才能承续父兄柔曲干角以制弓的家业。语本后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。明·姚茂良。 引 《礼记·学记》:「良冶之子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必学为箕。」 《精忠记·第一出》:「愿百年奕叶传芳,好儿孙箕裘相继。」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箕引裘随 [ jī yǐn qiú suí ] ⒈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。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。参见“箕裘”。 引 明 宋濂 《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》:“升其堂,则箕引而裘随;周其廡,则壎唱而箎和;临其阶,则珠联而玉缀:提镇公 之后嗣何多贤哉!”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肯堂肯构 [ kěn táng kěn gòu ] ⒈ 《书·大诰》:“若考作室,既厎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?”孔传:“以作室喻政治也,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为堂基,况肯构立屋乎?”后因以“肯堂肯构”或“肯构肯堂”比喻子能继承父业。 引证解释 ⒈ 或省作“肯构”。 引 《书·大诰》:“若考作室,既厎法,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构?” 孔 传:“以作室喻政治也,父已致法,子乃不肯为堂基,况肯构立屋乎?” 《醉醒石》第七回:“家有严君,斯多贤子。肯构肯堂,流誉后世。” 宋 苏辙 《谢讲彻论语赐燕状》之二:“始於好学,竚观圣政之新;终克肯堂,益助慈心之喜。”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骈俪三》:“肯堂收教子之功,含飴遂弄孙之乐。” 清 赵翼 《伟儿葬金坛之夏萧村》诗:“诸子中惟汝肯堂,儒家本色陋膏粱。” 宋 王禹偁 《郑善果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