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草庐三顾 [ cǎo lú sān gù ] ⒈ 语本三国蜀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谘臣以当世之事。”汉末刘备欲得贤辅,曾三诣隆中,枉驾亮舍,虚心就教,历来引为礼贤下士的佳话。 引证解释 ⒈ 汉 末 刘备 欲得贤辅,曾三诣 隆中,枉驾 亮 舍,虚心就教,历来引为礼贤下士的佳话。 引 语本 三国 蜀 诸葛亮 《前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於草庐之中,諮臣以当世之事。” 宋 叶梦得 《石林诗话》卷下:“王介 字 中甫,衢州 人,博学善讥謔…… 熙寧 初, 荆公 以翰林学士被召,前此屡召不起,至是始受命。 介 以诗寄云:‘草庐三顾动幽蛰,蕙帐一空生晓寒。’用蕙帐事盖有所讽。” 宋 罗大经 《鹤林玉露》卷十一:“后世唯 诸葛武侯 有 伊尹 风味,其草庐三顾而后起,与 耕
意思解释:拼音 cǎo lú sān gù 注音 ㄘㄠˇ ㄌㄨˊ ㄙㄢ ㄍㄨˋ 解释 顾:拜访。刘备为请诸葛亮,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。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。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 例子 郁达夫《槟城三宿记》:“草庐三顾恩难报,今日相逢喜十分。” 用法 作宾语、定语;指求贤。 感情 草庐三顾是中性词。 繁体 艸廬三顧 近义 三顾茅庐 英语 go to thatched cottage three times
意思解释:拼音 lǐ xián xià shì 注音 ㄌ一ˇ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解释 礼:以礼相待;对待有礼貌;贤:指贤士;有美德、有才能的人;下:谦居于别人之下;以示对人尊敬;士: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。对贤者以礼相待;对学者非常尊敬。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。 出处 《新唐书 李勉传》:“其在朝廷,鲠亮谦介,为宗臣表,礼贤下士有终始,尝引李巡、张参在幕府。” 例子 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,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。(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回) 正音 “士”,不能读作“sì”。 辨形 “士”,不能写作“土”。 用法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 感情 礼贤下士是褒义词。 繁体 禮賢下士 近义 彬彬有礼、以礼待人 反义 居高临下、盛气凌人 英语 honour worthy men of letters 日语 賢者(けんじゃ)や学
意思解释:拼音 sān gù cǎo lú 注音 ㄙㄢ ㄍㄨˋ ㄘㄠˇ ㄌㄨˊ 解释 见“草庐三顾”。 出处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7回回目:“刘玄德三顾草庐。” 用法 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真心诚意邀请。 感情 三顾草庐是中性词。 繁体 三顧艸廬 近义 三顾茅庐 英语 call on somebody three times to show one's sincerity
意思解释:词语解释 礼贤下士 [ lǐ xián xià shì ] ⒈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、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。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。 例 礼贤下士,圣人垂训;骄侈矜尚,先哲所去。——《宋书·江夏王义恭传》 英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; 引证解释 ⒈ 谓有地位者能礼敬贤德之人并降格与之结交。 引 《新唐书·李勉传》:“礼贤下士有终始,尝引 李巡、张参 在幕府,后二人卒,至宴饮,仍设虚位沃馈之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河南 抚军 毕秋帆 先生簉室 周月尊,字 漪香,长洲 人也。酷嗜文墨,礼贤下士。” 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且这 贾政 最喜的是读书人,礼贤下士,拯溺救危,大有祖风。” 郭沫若 《历史人物·甲申三百年祭》:“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,礼贤下士,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,和 刘邦、朱元璋 辈起于
意思解释:三 字组词 顾 字组词 草 字组词 庐 字组词
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,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处理!
Copyright © 2020-2024 SEO学习论坛yanshi.heimaoxuexi.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212233号
免责声明:本站非营利性站点,以方便网友为主,仅供学习。✈@tiangong2018
升级版镜像养站功能展示
2025年全新升级,绝非烂大街易K站那种!独家原创完美符合SEO要求。